2019 年全新計劃「無限亮」全面展開 - 無限亮 No Limits

    • 對比度
    • 字型

(香港,2018年12月4日) 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今天宣佈於 2019 年展開全新計劃「無限亮」(No Limits),並公佈當中的節目詳情。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一直積極推廣藝術和文化,並致力為國際及本地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的平台。全新計劃「無限亮」希望透過藝術探索並推廣共融的主題,為不同能力人士提供一同欣賞藝術的機會及空間。

「無限亮」將於 2019 年 3 月 15 日至 3 月 31 日期間,為觀眾帶來一共七套本地及國際不同能力藝術家的舞蹈、戲劇、音樂等演出,以及豐富多元的賽馬會「無限亮」教育及社區外展節目。

「無限亮」節目詳情及訂票資料,今日起於「無限亮」網站 www.nolimits.hk 公佈,門票將於12月8日起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觀眾亦可於各大演出場地取閱「節目及訂票指南」細閱節目及訂票資訊。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女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主辦全新計劃『無限亮』,透過一系列的精彩演出及外展活動,推廣共融。盼望此計劃能啟發我們每一位都能跨越自身和環境的限制,透過藝術展現生命的無限亮光。我們衷心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向香港藝術節提出這個計劃,從而提供是次寶貴機會,同時很高興香港展能藝術會作為策略支持伙伴。」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 (藝術及文化) 陳淑慧女士表示:「馬會一直相信,藝術無彊界,創作及欣賞藝術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透過本地及國際不同能力的藝術家在舞蹈、戲劇、音樂等演出,計劃冀望能讓大眾加深對不同能力人士的認識,鼓勵大家互相尊重及欣賞。」她續說:「馬會將繼續積極推動『藝術、文化及保育』的慈善策略,致力為香港注入藝術文化活力,豐富市民生活,以及推動社會共融。」

香港展能藝術會主席林彩珠女士表示:「我謹代表香港展能藝術會感謝香港藝術節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信仼,邀請本會成為『無限亮』計劃的策略支持伙伴,一起為共融藝術的願景努力。香港展能藝術會一直秉承『藝術同參與.傷健共展能』(Arts are for everyone) 的理念,致力推動平等機會,讓殘疾人士參與藝術活動,發展藝術才能,並且透過藝術建立共融的社會。『無限亮』無疑是共融藝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亦直接反映了社會對展能藝術的關注和肯定。」

2019年「無限亮」七大節目

「無限亮」雲集世界各地演藝精英,獻上七大各有特色的藝術節目。

(一)謝洛姆.貝爾《歡聚今宵》

「無限亮」的開幕節目《歡聚今宵》由法國著名編舞家謝洛姆.貝爾精心創作及呈獻。貝爾在2003年的香港藝術節以作品《繼續跳舞》獲得巨大迴響,贏盡讚賞後,在2019年載譽歸來,為「無限亮」帶來更精彩的演出。在《歡聚今宵》的舞台上,二十位來自本地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舞者將會以各自的身體姿態演繹自己的舞蹈,當中既有專業舞者,也有業餘人士。他們以舞蹈發揮想像力,肯定自身價值,帶觀眾反思及重新定義舞蹈藝術的美學。

(二)新世界劇場《亞瑟王之夜》

家傳戶曉的亞瑟王傳奇故事,在來自溫哥華的新世界劇場重新演繹下,為原著賦予全新的生命。身兼編劇和演員的Niall McNeil 和 Marcus Youssef,將分別擔演亞瑟王和魔法師梅林兩個角色,同時邀請到當地唐氏綜合症研究協會的專業演員參與,並與香港兒童合唱團聯合演出,及設有現場樂隊,讓觀眾從一個嶄新角度去欣賞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三)《感官重組》

作者及監製 Shannon Yee 以科學結合表演藝術,將自身經歷編成自傳式劇場作品。Shannon曾受到腦創傷,與死亡擦身而過,病癒後聯同神經外科醫生、護士及創作團隊,把整個經歷製作成藝術作品。觀眾躺在病床上,戴上耳機和眼罩後,透過最先進的3D立體聲效,體驗Shannon由昏迷、接受腦部手術,及後在醫院休養、到痊癒的每一歷程。

(四)陳奐仁、何秉舜《小小仁小小 BING》

來自新加坡的音樂鬼才陳奐仁,雖自小患有家族遺傳弱聽,但先天性的聽障卻沒有阻止他追求音樂夢,今次更以「無限亮」為主題,與鋼琴才子何秉舜攜手合作,度身打造《小小仁小小 BING》演唱會,別出心裁地創作了兩首從未派台的歌曲。陳奐仁邀請了來自不同界別的音樂單位同台演出,包括失明爵士樂高手 Jezrael Lucero ,更會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及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的成員以手語及其他樂器,齊心以音樂宣揚共融,為樂迷帶來前所未有的音樂體驗。

(五)谷野九郎及卡斯帕.皮赫納《母親》

《母親》是谷野九郎與卡斯帕.皮赫納合作的非語言計劃 M-Projekt 節目之一。《母親》以參與式劇場方式,引導觀眾和四位侏儒表演者合作,破解各種謎一般的任務。觀眾可以自行決定參與多少,但不論觀眾選擇袖手旁觀,抑或積極參與,都是一趟非凡的劇場體驗。

(六)丁怡杰小提琴獨奏會

18 歲少女丁怡杰自小學習小提琴,她雖受視障影響,但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敏銳的聽覺,把老師傳授的每一個音符深深印在腦海中,反覆練習。她至今在中國樂壇已嶄露頭角,並先後於多個全國大賽獲獎。丁怡杰將在香港舉行首次獨奏會,並由韓裔鋼琴家 Maria Jee 伴奏,為觀眾送上多首經典作品。

(七)《帕爾曼的音樂傳奇》

被公認為「當代十大小提琴家」之一的帕爾曼,自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他一直希望擺脫偏見,成為大家心目中的一位平凡、普通的音樂系學生。現今他的音樂造詣已深獲推崇及肯定,更指揮過世界頂級樂團及贏得16項格林美獎 。《帕爾曼的音樂傳奇》這部充滿愛、溫暖和幽默的音樂紀錄片,多角度描繪了這位小提琴大師傳奇的一生,從舞台上耀煌的表演,以至台下的日常故事,都一一細膩地記敘下來。

訂票及其他資訊

「無限亮」《節目及訂票指南》現已於各城市售票處備取。門票於 2018 年 12 月 8 日起公開發售,觀眾可透過城市售票網 (www.urbtix.hk) 或致電 (852) 2111 5999 訂票,亦可親身前往城市售票處購票。屆時,於香港演藝學院演出的藝術節節目亦於快達票有售。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看護人以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可以優惠票價購買門票。

藝術通達服務

藝術通達計劃為不同能力人士提供相應的輔助配套,讓他們可無障礙地參與藝術活動,從而達到「藝術同參與」的理念。在「無限亮」不同演出場次提供的藝術通達配套包括粵語口述影像、通達字幕、手語傳譯、劇場視形傳譯、自在劇場及/或簡易圖文版刊物。藝術通達服務的詳情及不同場次所提供的服務,請瀏覽「無限亮」網頁或參閱《節目及訂票指南》。

賽馬會「無限亮」教育及社區外展節目

香港藝術節團隊銳意把共融藝術理念拓展到社區每一角落,豐富社區各界的藝術體驗,讓不同能力人士均可以同欣賞、參與、擁抱藝術。

多元的教育及社區外展節目包括:

音樂巡迴演出

本地藝術家將巡迴各區多家學校及社福機構,透過音樂演出加深青少年對音樂的認識,探索如何將音樂化成言語,細說喜怒哀樂等細膩情感。巡迴演出亦探討及反思有關「能力」、「不同」等主題,帶出平等及尊重的訊息。

藝術家進駐計劃

邀請海外舞蹈團到各區的特殊教育學校及社福機構進行舞蹈工作坊,帶領不同背景及能力的參加者認識和探索當代舞蹈的可能性,豐富不同能力人士的舞蹈體驗。

導師培訓工作坊

邀請外地藝術團體分享當代舞蹈及戲劇的共融教學經驗,讓本地藝術家、藝術導師、學校老師及行業內人士對共融教學方法有更多層次的認識,促進本地共融藝術教育。

圓桌討論

匯聚本地及海外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分享及探討有關實踐自在劇場的經驗,當中包括加拿大的新世界劇場分享在加拿大的不同藝術節裏的實踐經驗。 (只開放予獲邀請者參加)

關於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於1973年揭幕,是地區內舉足輕重的表演藝術節,亦是國際藝壇中重要的文化盛事。藝術節於每年2月至3月期間呈獻眾多優秀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演出,節目式式俱備,既顧及古典傳統口味,亦兼備大膽創新的表演形式。香港藝術節多年來積極委約及製作全新的本地戲劇、音樂、室內歌劇及當代舞蹈創作,不少作品更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香港藝術節每年亦舉辦逾300項針對公眾及學生的「加料節目」和多元化藝術教育活動,致力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香港藝術節是一所非牟利機構。2018/19財政年度的預算中,逾八成需來自贊助和捐款、按籌款收入可望獲得的配對資助,以及票房收入;餘下的大約兩成則來自政府撥款。
更多詳情,請瀏覽:www.hk.artsfestival.org

傳媒查詢

查詢請聯絡市場總監鄭尚榮小姐 (852) 2824 3555 或以下市場部同事:
蔡珮珊小姐
直線電話:(852) 2828 4973 電郵:silvia.choy@hkaf.org

策略支持伙伴

返回頁首